卡农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行规划

文章内容

圆明园最初的样子_圆明园最初的样子资料

tamoadmin 2024-09-07
1.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2.圆明园的毁灭前的样子3.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4.圆明园原来的样子是什么乾隆帝的铺张浪费,在大兴土木、修

1.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2.圆明园的毁灭前的样子

3.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

4.圆明园原来的样子是什么

圆明园最初的样子_圆明园最初的样子资料

乾隆帝的铺张浪费,在大兴土木、修建行宫等方面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除避暑山庄外,规模较大的工程还有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这座著名的园林由雍正帝始建,乾隆帝则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翻修和扩建,故而其宏大的建筑规模、精美的艺术风格只有法国路易王朝所修建的凡尔赛宫能与之相媲美。

对新鲜事物颇感兴趣的乾隆帝通过西洋画了解到喷泉后,便一心想要在圆明园中修建喷泉。为此,他还咨询了在宫廷中服务的耶稣会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郎世宁生于意大利,是一位画技高超且深受乾隆帝信任的宫廷画师。

他依照皇帝的需求创作了诸多画作,生动地描绘了乾隆朝的盛世景象。目前,他的作品大多由故宫博物院妥为收藏。郎世宁虽然知道修建喷泉并非一件简单的工作,但皇帝金口玉言,下达的命令不容改易。于是他便向乾隆帝推荐了通晓天文、物理知识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Benoist Michel,1715—1774)来完成这一任务。

蒋友仁受命后果然不负重托,精心设计并修成了一座华美的喷泉,乾隆帝对此自然是喜不自胜。后来,乾隆帝又命其继续修建喷泉,而这次蒋友仁在喷泉的水池中安置了十二生肖的铜像,以代表12个时辰,并使每个时辰都有相应的铜像喷水,正午时分则所有铜像一齐喷水。这一设计兼顾水力钟的实用性与喷泉的观赏性,可谓巧夺天工,精妙非常。

既然建造了喷泉,就还要修建与其搭配的西洋建筑,而这项工作主要由郎世宁负责,因此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圆明园设计了诸多巴洛克式的洋房。然而可惜的是,这座得到乾隆帝格外关注和欣赏的精美园林却于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毁于战火,现今仅余下难辨原貌的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烈日下的圆明园:大水法戏法不再,碧荷中断瓦残垣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圆明园看起来是很美的,可是清朝的时候被烧毁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清朝规模最大的园林,更是集清朝盛世时各位皇帝的一生的精力筑造的,下面看看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1

  基本介绍

  ·位置与规模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是一座举世文明的园林.原为清代一座大型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名称由来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

 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当时的皇宫建筑是由大量的木材建造,容易引起火灾,加上夏天天气热,皇宫的城墙高,没法通风,整个皇宫就似火炉,根本无法住人。而皇宫20里外有块空地,康熙就想在那里建一座能享乐的园林。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2

  圆明园原貌可以参考下图:

 当年圆明园中有巨量的金银财宝,文献书籍,都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当时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京城上空黑烟弥漫,英军指挥官还声称焚毁圆明园是对“践踏古老文明法则”的清朝统治者的`惩罚,在他们的残酷下,堪称世界性建筑就这样轰然倒塌,中华儿女也为不能看到完整的圆明园深感叹息。

 还好有一英国人拍下了照片,这些旧照片在拍卖会上竟然高达20万英镑,看来圆明园的风真的是大家共同赞赏的。

  修补圆明园活动:

 宛如火烤巴黎圣母院一般,以前有些人尝试要想试着修补圆明园,但最后都失败了。后代都放弃了修补圆明园此项主题活动,第一是花销太高,第二是想留有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供后代思考,警觉大家,当初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的惨象。因此才一直没有去积极修补这座富有意味着和历史时间文化艺术的圆明园。

 而在中国国力持续富强和强劲的今日,圆明园完全变成遗址,许多被八国联军时夺走的珍贵文物和外流出外的珍贵文物也持续澳门回归。伴随着时期的发展,老百姓日常生活水准的提升,圆明园变成我国关键开发设计的度旅游地址,由此可见圆明园再次容光焕发了它的风彩。如今高新科技的发展,大家更想要知道圆明园之前的模样,因此圆明园复原图问世。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简介3

 清朝后期,中国历史上文物建筑遭到毁坏最严重的一次,让所有的中国人扼腕叹息,甚至是让整个世界再也无法看到清朝那种仙境一样的存在。1960年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强行进入圆明园之后,不仅抢劫财物,而且纵火焚烧圆明园,可谓是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如果这些经典的建筑,文物能够留存到现在,必定会有全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参观,游览,对于展示中国的建筑艺术成就,以及中国的文化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此时的圆明园已经葬身火海,再也无法看到,我们只能从和历史记载中了解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曾经圆明园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清朝规模最大的园林,更是集清朝盛世时各位皇帝的一生的精力筑造的。但刚开始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把这个园子修建成什么样子,只是后来一点点的扩大之后,才有了后来的规模。

 刚开始圆明园只是胤禛的一个园子,还是康熙赏赐的,对于当时还没有当上皇帝的雍正来说,哪里有什么能力去修建圆明园。再说了康熙刚开始给这座园子命名的时候,也只是起了一个寓意不错的名字而已,也没有想那么多,扩建之后,除了胤禛可以住,自己也可以去避避暑不是。

 康熙为了能够把这个园子修建好,找了一个叫作雷金玉的人亲自负责,只可惜的是,这座园子给他发挥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因此在建造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束手束脚的。

 后来雍正登基,才给了他发挥才能的空间,根据记载,圆明园扩建后占地面积大约350公顷,有多大呢?差不多9个紫禁城。听说在紫禁城有9000间房屋,一天住一间也要二十多年的时间,可想而知圆明园有多大的规模了。

 这么一个庞大的园林,不仅有皇帝和嫔妃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有他们游玩的地方,不管是在陆地上游玩,还是在水上乐园,都是够玩很久的。在这里亭台楼阁,河流,湖泊,山都不会少。

 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建造,圆明园已经初具规模,到了乾隆时期,更是又扩建了一波,让本来已经大得不行的圆明园再次扩大,光里面的建筑已经有600座了。而且在这些里面还不包括那些小建筑和西洋建筑。

 如果是光说建筑,那肯定是不行的,除了建筑还有里面放置的奇珍异宝,文玩字画,这才是最引人入胜的。

 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从修建开始到毁灭大概有150多年的历史,其中藏的宝贝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像我们在**中得知的十二生肖首头像。这些铜像为何珍贵,并不是说从圆明园中被英法侵略者给带走就算是宝贝,而是这些铜首像都是合金铜,不管经历多久,都不会发生腐蚀,掉色。

 除此之外,圆明园一景,还有西洋钟,在当时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情况下,清朝的皇帝很喜欢收集西洋钟,能够知道时间,因此在圆明园内几乎每个建筑里都有西洋钟的存在。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书画,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国宝,放在现在哪一幅画都是无价之宝,而且还有乾隆时期编撰的《四库全书》这可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以及各个朝代的名人字画,更是数不胜数。也可以说当时的圆明园就是整个清朝的宝库,应有尽有。据统计有150万件珍贵的文物在其中,只不过在后来的英法联军的纵火焚烧下,都化为了灰烬,没剩多少了。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强行进入圆明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的英法联军已经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了,特备是进入的圆明园之后,被里面的各种景物,宝贝给刺瞎了双眼,贪婪让他们开始把能拿走的统统拿走,不能拿走的统统毁掉。

 这还不算,他们抢劫了这里的文物之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竟然放火烧了圆明园,让这所世界文明的园林毁于一旦,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代表着清朝辉煌的园林就这样没有了。

 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那些残垣断壁还屹立在那里,不是为了让我们观赏它,而是用它来时刻警惕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圆明园的毁灭前的样子

算起来,这是我第二次来圆明园了。很小的时候被妈妈抱着来过。每次一说:“我还没去过圆明园呢!”都被妈妈反驳回来:“怎么没去过?你两岁的时候我不是带着你去了吗?”好吧,那趁着长大能记事儿了,再去一趟。不过,来之前真的有点忽略了圆明园的“大”。

占地350公顷(5250亩)的圆明园有多大? 《话说世界建筑》一书中介绍过,陆地建筑面积可以和故宫媲美,水域的面积又相当于一个颐和园。这水域的面积可就有2100亩,园内可快一半都是水了。难道这才是行人道都偏狭窄的原因吗?

从一进大门口到路两旁,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园的荷花。不论是水中的,还是盆栽的,葱葱郁郁,仿佛看一眼就能带走这夏日的燥热一般。

荷花也是乾隆帝的最爱。 不知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是否就因名字中带了“荷”字,才被乾隆皇帝心心念着呢。

圆明园是由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还有熙春园,但已是清华大学的一部分了)组成,俗称“圆明三园”。大宫门才是圆明园的正门,据说好像也不开了。

地铁四号线从圆明园站下车,离得最近是正觉寺入口和绮春园南门。两处都可以买票进入,但如果想雇导游的话只有在绮春园门口有。

从三个园子的面积来看,圆明园最大,其次分别是长春园和绮春园。只不过 圆明园 这部分是烧、抢最严重的,目前除了植被 已无实质性可看的景点,而绮春园是完全翻新的,只有长春园是有 历史 价值的 ,可谓是圆明园已“三去其二”了。

好像为了迎接我们这波游客,天气格外的好,日照也格外的晒,逛完绮春园和长春园(走了三个多小时)后,实在没有体力继续再看圆明园了,留点遗憾留点念想吧。

最初的圆明园,只是一座平凡又普通的公园。而在康熙帝将这座园林赐给胤禛并赐名“圆明园”后,雍正帝不仅在面积上从原来的六百多亩扩大到了三千多亩,还增添了办理日常政务的宫殿,将一座普通的公园变为了办公、休闲、 的好地方。

印象中,雍正帝算是整个清王朝中最节省的皇帝了,唯有圆明园难得的让他奢侈了一把。

乾隆爷时期,扩建了绮春园和长春园;嘉庆帝努力维护着,又扩建了绮春园。但到了道光时期,由于国力减弱,已经无法承担大范围的修葺工作,直到被英法联军烧毁为止(咸丰时期)。

这几位皇帝与圆明园的渊源也颇深,其中雍正帝和道光帝都是在圆明园内去世的,而嘉庆帝和咸丰帝都是在圆明园内出生的。

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已荡然无存了;曾有二百多座桥梁,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只剩“残桥”。

不过,这座桥实在不适合走人,想必曾经也是想打造“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格而建立的观赏桥吧。

圆明园的凋零史上经历过四次磨难。第一次就是大家熟知的 “火劫” ,被英法联军趁火打劫的那次,烧了三天三夜。大火后,不少乱民、太监也会蜂拥而上的趁机捞上一大笔。

后来就是八国联军入侵时,周边百姓、残兵、土匪等等将园子里上万颗珍贵的树木,卖钱的卖钱,烧炭的烧炭,这就是所说的 “木劫” 了。

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军阀又陆续将园内的太湖石大车大车的拉走,王怀庆、张作霖都曾将园内的石头弄回家去建别墅和墓地,这就是 “石劫” 了。

最后一次 “土劫” ,是在宣统末年后,园内被人过度开荒种地。圆明园在地图上虽然标注着很多景点地名,但由于大部分遗址连地基都找不到,何谈复建一说呢。

西洋楼不是一栋楼? 从圆明园仅存的几处残骸遗址也能看出,当时西方文化是多受宫廷的喜爱。来到圆明园,总会听到西洋楼的叫法,这并不是某一栋楼, 而是一个建筑群体的总称 ,例如养雀笼、迷宫、海晏堂、大水法等等都属于西洋楼群内的建筑。

细看下文中的迷宫,墙壁都很矮,一眼可以看穿全局,是否可以推测出过去宫廷女子的个子都不太高?否则如何体会迷宫的乐趣性呢。

养雀笼已被玻璃罩保护起来,据说现在每年都还有考古学家来勘探,看着地上大大小小不知道被挖过多少回的地坑,坚持不懈地勘探是否还能发现一些世人还不知道的秘密?

方外观是香妃做礼拜的地方。 几根摇摇欲坠的石柱,完全想象不出曾经的样子,也猜不出来它的用途。曾经这里是个两层楼,一层是沐浴更衣,一层是礼拜房。

说到香妃,全部印象只来自于《还珠格格中》。她生命中的两位男子,一位是多金但自己不爱的大财主,另一个是自己心爱但无钱清贫的痴心傻汗。如果在现如今的 社会 ,在一个“宁可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年代,是不是香妃也许能更加简单快乐些?

圆明园最有看头的景点了大水法!这个词是英语单词“fountain”演变过来的,也就是喷泉的意思。但读来读去,我也无法找到"shui fa "的音.

而国内的另一种解读方式更加符合逻辑:“ 当喷泉全部开启时,就像水在变戏法一样”,所以才被称为大水法。

据说所有喷泉全部打开的时候,互相谈话都只能靠打手势才能明白,可见声音大的吓人。

大水法原貌是什么样的?为了对比现在散落在枯草间的石块,多么让人灼痛心灵,先看看原来的样子吧。

西洋风格拱桥门洞的后面那几根柱子(左侧),那里是“远瀛观”的遗址,也是香妃的寝宫。而前面这个西洋风格的门洞就是“ 大水法” 了,它也 是所有西洋楼建筑群中喷泉最壮观的一处。

原貌中,两侧的方形塔和塔周围(88根)的铜管是用来一齐喷水的,但已无法感受到上的那种“气势恢宏”和壮观。

“观水法”也就是皇帝观看大水法的位置。 后面的石雕围柱,雕刻的都是西洋风格的刀剑枪炮… ….不知道这是否也暗示着后来发生的一切呢?

对于皇帝的座位,都有坐北朝南的讲究。在潭柘寺内的流杯亭,皇帝和大臣的座位即使如此。唯独在圆明园,观水法的位置是坐南朝北的。诸多原因中,我想“欣赏水雾中的彩虹”更重要吧,毕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观赏而存在的。

闷热的天气下,在“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游走的真是大汗淋漓。想想在过去,穿着厚重宫廷服的皇帝、妃子们累了有轿子可以坐,而伺候他们的宫女、太监们,每天不知道要在这园内走多少步,想胖估计挺很难的。

走了一路,听了一路,讲了一路,如今圆明园宛如又恢复到了它最初模样,一座“普通”的公园。微风徐徐,坐船穿过荷花群,陆地上美景虽已寥寥无几,却更加衬托出水中的碧荷是那么深邃与动人。其实, 石柱的坚毅不倒,荷花代代相随,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骨子里的那股气一直都在?

对于圆明园的遭遇惋惜肯定是有的,但因没有见过原貌,这心中的震撼和惋惜能达多少分?

在北京的众多园林中,以中国式的建筑风格为主,西方风格顶多是一两处而已。例如颐和园的石舫是一条二层宫廷船上体现了西方文化,也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恭王府只有一座花园门用了西方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

而在圆明园是以楼群的方式体现了西洋风格,占地足有80亩。可惜了,现在也只剩下可惜了。

1.门票25元,现场购买即可;

2.导游200元,可以拼团;

3.夏天注意防晒防暑,园区内打伞的太多,还是带个遮阳帽省事些。

4.一定要穿着运动鞋,虽然都是平路,但是园子太大。一看见穿高跟鞋和凉鞋的姑娘们,就心疼她们。

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前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园林,包括了众多建筑和景观。以下是对圆明园毁灭前的样子进行详细描述:

1.基本概况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始建于18世纪中期,占地约350公顷。整个园区呈现出宽敞的平面布局,分为内、外两部分,以大片草坪、湖泊和山岳为主要特色。园内建筑形式繁多,有宫殿、寺庙、亭台、楼阁等。

2.主要建筑

圆明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建筑组合:昆明湖、万春园和长春园。昆明湖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人工湖之一,湖心岛上建有仿古建筑,如龙王庙、晴川阁等。

万春园是由四个大型花园组成,以丰富的植物景观和精致的园林石雕而闻名。长春园则以山水园林为主,有幽静的小径、山和瀑布。

3.雕塑和人工湖

圆明园的园林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雕塑和人工湖泊。园内有许多石雕、青铜雕塑,以及各种形态的喷泉和水景。这些雕塑和水景巧妙地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和谐的画卷。

4.艺术品和文物

圆明园也是一个富有艺术品和文物的宝库。园内收藏了大量的古代书画、陶瓷、玉器以及珍贵的文物和古籍。这些艺术品和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独特之处。

5.文化交流会

圆明园在其鼎盛时期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会之地。清朝皇帝常在此接待外国使节和举行各种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样,充满了盛大和庄重的氛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瑰丽与庄重。

总结:

圆明园的毁灭前是一个宏伟壮丽的园林,汇集了丰富的建筑、雕塑、人工湖、艺术品和文物。它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的瑰丽。

然而,遗憾的是,圆明园在1860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损失。如今,圆明园的毁灭留给我们深思,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我们的文明瑰宝。

圆明园原来的样子是什么

如今我们看到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的圆明园,是一个被烧毁之后的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之所以会有不少人提出要重建圆明园,是因为很少有人知道圆明园在被毁之前的样子,如果你知道了圆明园被毁之前的样子,想必你也不会要求重修圆明园了。

圆明园在被毁之前,被称为“万园之园”,是世界上最华丽的园林,从清朝的康熙年(1707年)开始到道光时期的一百多年间,经过清朝历代皇帝的不断修建,最终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多处景观,就这样的规模来说,如果要重建的话需要多大的花费呢?恐怕要动用国家力量才有可能了。

PS:圆明园原本是康熙赐给雍正的园林,圆明是雍正的法号,圆明园的意思其实就是雍正的园林。

下面我主要说一下圆明园的情况,在看完了之后你应该不会有重修圆明园的想法了吧。

圆明园历史上的扩建

雍正于1722年继位之后,对原有的圆明园进行了扩建。他在园中修建了如正大光明殿、内阁、六部等一套完整的机构,简单地说,雍正在夏天不但可以来此避暑,还可以在这里办公,等于是把整套行政机构完整地搬到了圆明园。

此外,雍正还在圆明园东侧扩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形成了圆明园三大园区的基本格局。到来的皇帝则对圆明园的景区进行了扩建,如乾隆年间扩建了西洋楼景区,嘉庆年间主要对园区进行了修缮。到了道光年间虽然国力衰退财力不足,但仍对圆明园进行了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的修建,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五个皇帝,最为鼎盛的时期在乾隆年间,最多的时候圆明园有一百多处景观,其中四十景被称为“圆明园四十景”。这样的景观不是一般的景观,而是独成格局的景观为一景,如此构成的四十景。这些景观每一个都可以称为“园中园”,其形态各异,自成体系。

至于这些景观的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乾隆时期的《圆明园四十景》,这是当时乾隆令宫廷画师画出的圆明园景象,从中我们能看出当时圆明园的景观是何等地恢弘精致。

▲就这样的景观,圆明园不下四十处,如果要重建的话需要多少话费呢?

在乾隆的鼎盛时期,整个圆明园有至少600座小园林,其规模是古今中外园林之首。整个圆明园的建筑面积有16万平方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可以参照下故宫,故宫的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圆明园的规模其实比故宫还大。

下面就几个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的情况说一下。正大光明殿

▲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复原图

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四十景之首,完全依照故宫乾清宫修建而来,只是在规模上比乾清宫略小,但是比乾清宫更为精致,行政功能也与乾清宫完全一致。皇帝可以在这里开展上朝、听政、接见、宴席等一些列活动。

大殿中有皇帝的紫檀宝座,上面是雍正亲笔提名的正大光明牌匾,还有乾隆提笔的倒“福”,宝座两边是高高的屏风,屏风上的装饰是翡翠和孔雀的羽毛。

正大光明殿在乾隆时期进行了改建,使用的材料全部都是金丝楠木,而当时要修建正大光明殿其实没有足够的金丝楠木,乾隆便从明十三陵中偷取了很多金丝楠木,用来修建此殿。

如果要复原的话,只是金丝楠木目前市场上的价格一斤就在10万到30万元不等,估计没个几十吨的金丝楠木,根本无法复原。就这个花费来说,即便按照10吨的金丝楠木用料和10万元的最低价格计算,其金丝楠木的花费就需要20亿!而明朝修建皇陵所用的金丝楠木一定是用的最好的金丝楠木,如果拿到现在的市面上去卖的话,也一定不会只是10万元的最低价了。

其他的情况,如紫檀宝座的价格就很难估算了。在此只能给个参考,在2017年3月16日, 佳士得纽约拍卖会上清十八世纪紫檀独板围子罗汉床就拍出了360多万美元的价格。

要知道,这只是清朝的一个用紫檀做的床就能拍出360多万美元,皇帝用的紫檀宝座规格肯定会比这样的紫檀床高出许多,如果真的拿出来卖能卖多少钱就可想而知了,只是360万美元就折合人民币2500万元左右,皇帝的宝座估计没有1个亿根本拿不下。

另外那些高大的屏风每一件都是艺术品,上面镶嵌的翡翠以及孔雀的羽毛等等,如果要复原圆明园的整个正大光明殿,其花费难以估算。

鸿慈永诂

鸿慈永诂,又名安佑宫,是圆明园中清代的祠堂,是园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殿中正面供奉了康熙的神像,东面是雍正的神像,西面是乾隆的神像,大殿前有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

安佑宫宫殿内又金水桥,最里面是汉白玉雕砌的高台。要复原这座宫殿的话,不说宫殿中的内饰,只是外表的建筑建材的花费就十分庞大。现在市面上汉白玉的价格通常在1500-2200元一平米,修建祠堂所用的汉白玉价格肯定会用非常好的汉白玉。而其中的琉璃牌坊、华表、金水桥等建筑的修建费用,会有多少,本人非工程专业出身,还请工程专业的同学帮忙算下了。

不过无论怎么算,这也只是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一处而已。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是圆明园最为瑰丽的景观,是皇帝为追求长生不老,仿照东海神仙居住的地方修建而成。

为了模拟东海的仙境,清代的皇帝在这里挖了深深的水池,在水池里修建了海上仙山,模拟了当时人们想象中的仙山的景象。方壶胜境中有9处宫殿,2000多尊佛像,30余做佛塔,建筑异常地宏伟辉煌,这是一处规模宏伟的人文景观,这里可以说是皇帝用来求神的。

如果要复原的话,只是2000多尊佛像的价格,估计就是天价了,更何况30余做佛塔呢?而在圆明园中的佛塔,是供奉了舍利子的佛塔,根据市面上的拍卖价格来说,乾隆时期的舍利子能拍到800-1000万元不等,全部复原只是其中所需的舍利子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了。

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是一座金鱼池,是园中专门为观赏金鱼而修建的景观。其四周是馆舍,中间是水池,水池用巨大的花岗岩石板铺设,其中养了锦鲤数千条,其中的怪石山纵横交错,锦鲤穿梭期间,极为赏心悦目。

坦坦荡荡

在坦坦荡荡的景区,还有一座度夏寝室,是乾隆在夏天避暑时期所用的寝室,也叫半亩园,其中的装修极为奢华,整个房间全部用紫檀和金丝楠木搭建,雍容华贵无比。如今故宫中的倦勤斋就是当年圆明园中坦坦荡荡寝室的完整复原,倦勤斋也是故宫中最为奢华的房间。可以说,在圆明园中很普通的房间,放到故宫中就成了最为奢华的房间,可想而知当年圆明园的奢华程度了。

海岳开襟

海岳开襟是长春园湖中的一处建筑,是整个圆明园中最高的楼阁,也是长春园中最为豪华的中式建筑。

海岳开襟的基座是圆形,直径近百米,分上下两层,底座用汉白玉修建,远远望去又如海市蜃楼。

西洋楼

西洋楼是整个园区中唯一一个仿制西方建筑的景区,是乾隆雅致品味的最佳体现。

整个西洋楼的修建时间长达12年,期间多用汉白玉石,雕工精细,结合了中式建筑和西方的雕刻工艺,其中很多建筑业成了圆明园的标志。

比如大水法

这里原本是一个大型喷泉,这还只是长春园内三座喷泉中的一座而已,水流层层跌落,汇入当时的水池中,再由十只铜犬和一只铜鹿组成喷泉。喷泉的时候,铜犬会对着铜鹿喷水,十分精巧别致。

大水法后面的建筑就是远瀛观,是昔日乾隆为宠爱的香妃所建,内部陈设十分豪华,有大量法国路易样式的宫廷家具,都是西方赠送或购买,还特意按照香妃的身材定制了西洋镀金铜床和西洋浴缸,还有法国国王赠送的土耳其挂毯及英王乔治三世赠送乾隆的天文仪器,天体运行仪也陈设在殿内。

海晏堂

海晏堂是整个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处喷水景观,这里最为精华的就是建筑前的十二生肖喷泉。

其他的不说了,就说这十二生肖兽首的情况,在英法联烧圆明园后被抢到了西方,其中的牛首、猴首与虎首2000年由保利集团花费近3000万港元拍回,猪首和马首是澳门爱国人士何鸿于2003年和2007年,分别斥资600多万港元和6910万港元买回捐献祖国,目前只有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回归,鼠首和兔首确定流落海外,而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五件文物至今下落不明。如果要凑齐这十二生肖兽首,估计也是一笔海量的花费了。

圆明园在被抢的时候,光是文物经粗略统计就有150多万件,包括了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稀世珍宝。如果要凑齐圆明园中的文物,要花多少钱呢?

而以上的情况,也只是圆明园中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要完整复原整个圆明园,全部的花费无法计算,要真正地复原也只有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才有可能,但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来复原一个清代的园林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拿着这些钱去支援更多的现代化建设才是有意义的。即便真的复原了,如果国家不强大,以后不还是会被抢掉么?所以如今复原圆明园,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倒不如就留着这些残垣断壁,也好警醒后人吧。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

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

扩展资料: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百度百科-圆明园